北京白水羊头是京味饮食中的经典冷盘,以“清水煮羊肉”的质朴工艺突出羊肉本味,肉质细嫩无膻,搭配麻酱或蒜汁食用,清爽鲜香。其制作工艺看似简单,实则对选料、去腥、火候把控要求极高,以下是传统制作步骤及关键要点:
一、核心选料:羊头与部位白水羊头的灵魂在“羊头肉”,需选用6-8月龄的绵羊头(山羊膻味较重,绵羊肉更细嫩)。传统做法多取整只羊头,或按部位拆分(如脸颊肉、耳片、脑花等),其中羊脸颊肉因肥瘦相间、质地软嫩,是切片的核心部位;脑花则口感绵密,常单独处理。
二、预处理:彻底去腥是关键羊头腥味主要来自血污、残毛和内脏残留,需严格清理:
去毛与拆解:新鲜羊头买回后,先用喷枪燎烧表面残毛(尤其嘴周、耳内),再用刀刮净表皮,清水反复冲洗至无血渍。随后从中间劈开羊头,取出羊脑(保留备用)、羊舌,分离脸颊肉、上下颌骨等部位。
浸泡去血:将羊头各部位放入大盆,加冷水浸泡2小时(中途换水2-3次),充分泡出内部血水,减少腥味。
三、焯水:去杂增清焯水需“冷水下锅”,避免高温瞬间锁住血沫:
锅中加足量冷水,放入羊头各部位(可加少量羊骨增加汤鲜),投入姜片5片、大葱段2根、花椒10粒、料酒20ml。
大火煮沸后,撇净表面浮沫(关键!浮沫含血污和杂质,是汤浑浊的主因),继续煮2分钟后捞出羊头,用温水冲洗表面血沫(避免用冷水,否则肉质遇冷收缩,后续难炖烂)。
四、炖煮:清水慢煨,锁鲜保嫩白水羊头的“白水”指仅用清水或淡盐水炖煮,依赖食材本味,但需通过火候和辅料提鲜:
配料:每500g羊头肉需加葱段3根、姜片3片、花椒5粒、八角1个(不可过多,避免掩盖原味);若追求清淡,可仅用葱姜。
火候:焯水后的羊头放入砂锅或铸铁锅,加足量开水(水量没过食材2cm),大火煮沸后转最小火微沸(保持汤面似开非开),加盖慢炖1.5-2小时(具体时间看部位:脸颊肉约1.5小时,脑花需1小时左右)。
判断熟度:用筷子轻戳脸颊肉,能轻松穿透且略有阻力(过烂则切片易碎);脑花用勺背轻压,呈半固体状即可。
五、定型切片:刀工决定口感炖好的羊头需趁热定型切片,确保肉质紧实不散:
羊头放凉后(或冷藏1小时),用利刃贴骨片下各部位肉(如脸颊肉带少量脂肪,脑花完整挖出)。
切片时逆着肉纹切(垂直于肌肉纤维),厚度约2-3毫米,薄厚均匀,确保入口软嫩不柴。
六、蘸料搭配:画龙点睛白水羊头的风味在于“本味+蘸料”的平衡,传统蘸料有两种经典选择:
麻酱蘸料:纯芝麻酱加温水调开(分次加水,避免结块),加少许盐、白糖提鲜,淋少许香油增香(老北京偏好咸香微甜)。
蒜醋汁:新鲜大蒜捣成泥,加温水、香醋(2:1)、盐、少许糖调和,淋几滴香油(突出蒜香与醋酸的清爽,解腻提鲜)。
关键技巧总结去腥核心:浸泡去血+冷水焯水+彻底冲洗,三者缺一不可。
汤清味鲜:全程用开水,小火慢炖,避免大火翻滚导致汤浑浊、肉松散。
切片时机:羊肉放凉后定型再切,逆纹切片更易嚼。
蘸料克制:麻酱或蒜汁需清淡,避免掩盖羊肉本身的鲜甜。
按此工艺制作的白水羊头,肉片薄而透光,入口软嫩无膻,蘸少许麻酱或蒜汁,尽得京味“清而不寡,鲜而不腻”的精髓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658配资-股票做配资-博股论金配资-股市杠杆操作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